<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共吉林市委政法委员会主管

        吉林市反365bet电脑网站_beat365官方app安卓版下载_best365怎么登网站

        做足功课,心脑血管病患者就不用再“挨冬”

          时间:2017-11-30 10:55 来源:羊城晚报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张焰

          中国民间有“挨冬”的说法,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尤其是这样。每年寒潮来袭,都是各大医院里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最忙碌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显着增高。心血管专家建议,其实只要做足功课,心脑血管患者也能安然过冬。

          寒冷是诱因,该躲就躲

          ——当不了“候鸟”,就做“向日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张焰介绍,天气寒冷时有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心绞痛发作、高血压危象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天气寒冷人体的耗氧量骤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对于老年人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了。寒冷的刺激使得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冠脉痉挛,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促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有一些老年人一到冬季就搬到更为温暖的南方住上一段时间,那么没有条件当“候鸟”的老人该怎么办?为了防寒,是不是应该宅在家里当“宅老”?并非如此。张焰介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节律,一天当中以清晨和上午为心血管事件发病的高峰时段。此时血流速度和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血液黏稠度升高,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老人应适当运动,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出门运动,运动时间可选择在早上10点左右或下午4点左右的暖和时间,阳光好的时候更可正午时分出门晒晒太阳,做个追着太阳跑的“向日葵”。

          体外反搏,促进血液流动

          ——心梗中风病人也可用于预防复发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人,冬季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还可借助于体外反搏,这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心血管康复措施,已被纳入美国、欧洲、中国冠心病诊治指南多年。

          张焰介绍,体外反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人体下肢和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以人体心电图的R波作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早期充气加压,在心脏收缩期前同步排气,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血流速度,从而增加心脏、大脑、眼睛等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修复血管内皮损伤,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达到心脑血管保健的作用,预防心梗中风的发生。

          记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科看到有不少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或放过支架,以及曾经发生过中风的心脑血管病人正在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张焰介绍,由于冠心病基础病因长期存在,患者即使放了支架乃至搭桥,血管再狭窄和堵塞的风险还是很高,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心血管康复。这里有不少病人每年入冬就来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有的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没有复发心脑血管事件。

          控制好危险因素是王道

          ——不点导火索,避免生气、劳累

          在心脑血管医学界,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对于心梗、中风高危人群来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好比炸药里的火药,诱发因素好比导火索。炸药再多,如果没有点燃导火索也不容易爆炸。因此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都要管理好,特别是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危险因素:控制好危险因素是王道,包括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张焰特别提醒,临近高血压的人群(即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的正常高值人群)也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筛查心脏彩超、血管彩超甚至脑核磁共振,早期检测靶器官功能性或结构性损害,因为这部分人群相当一部分已经发生主动脉增宽、左心房扩大,血管斑块,甚至脑缺血梗塞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靶器官损害,需要尽早干预。

          近日,在美国心脏学会2017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毫米汞柱,取代了以前140/90毫米汞柱的标准,这是美国14年来首次重新定义高血压,也正是基于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止合并症进展的循证医学证据。

          诱发因素:情绪的剧烈波动和气温突然降低、炎症、大量出汗、腹泻、过度疲劳等都属于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导火索”。最近有新闻说,浙江一女性生气后出现了头痛、晕倒,送院一检查,原来是脑部重要血管被气“炸”了,出血量还很大。现在广州已进入冬季,冷空气频频杀到,一旦出现气温骤降时,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或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老人就要特别当心,在这段时间要避免过度疲劳、情绪剧烈波动,规律服药,按时就诊,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

        责任编辑:雨铮

        访谈

        更多More

        文史

        更多More

        视频

        更多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