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共吉林市委政法委员会主管

        吉林市反365bet电脑网站_beat365官方app安卓版下载_best365怎么登网站

        什么是三元?哪位学霸曾在科举中连中三元

          时间:2018-01-15 11:07 来源:季我努学社

          说及三元就要提到中国的科举制度,明清两代,读书人必须先参加“童试”,参加者皆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者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秀才”。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方可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于京师举行,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江南贡院)

          殿试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方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其中一甲的第一名称“状元”。以上我们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三者合在一起便称为“三元”,也就是必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方可称为连中三元。这些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是真正的学霸存在,以前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某个落魄士子,一朝得志,连中三元,从此飞黄腾达。其实据有史可查的资料,从科举制度出现到其消亡,连中三元的仅有13人,其中清代只有钱檠、陈继昌两人。

          我们先来看看钱檠。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会试后,来自苏州的钱檠一举夺得榜首,在之后的殿试中再次夺魁。而两年前他已经在江南的乡试中夺得“解元”,从而成为清朝立国一百多年来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科举考试之前的秀才考试中,他连续获得县试、府试、院试的“案首”,名为小三元。大三元加上小三元合称六元,在整个清代也只有钱檠一人。

          陈继昌出身于名门,高祖是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臣陈宏谋,祖父官拜刑部主事。他的岳父朱若东乃是南昌知府朱若炳的弟弟,自己也是乾隆十年二甲进士。因此,在陈继昌出身之后,陈家给了他一个极好的学习环境,他之后的成就与这也脱不开关系。嘉庆十八年(1813),陈继昌参加了广西的乡试,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之后数次会试,却陈继昌屡试不中。直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陈继昌将自己的名字南原来的陈守壑更名为陈继昌,在当年的会考中,陈继昌有如神助,一举高中,成为新科会元。又在后来的殿试中遇贵人相助,再次位列榜首,成为状元。这样陈继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三元及第”。

        责任编辑:小末

        访谈

        更多More

        文史

        更多More

        视频

        更多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