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唐伯虎与《红楼梦》究竟有着那些联系呢?
(一)俞平伯的观点
记得俞平伯1923年出版《红楼梦辨》,在附录中收了《唐六如与林黛玉》一文,一开头就说:“读者看了这个标题,想没有一个不要笑的,以为我大约是在那边大发精神病了。”其实,仔细品味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是讨论《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个情节,在曹雪芹的创作过程中应该有所本。他清楚分析唐伯虎的葬花故事与落花诗,不知道俞平伯是否认为这篇附录文章学术性不够,在1952年修订重版的时候,并改书名为《红楼梦研究》的时就不见了。
(二)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与黛玉的葬花吟
俞平伯所举的唐伯虎轶事,见于《六如居士外集》是这样写唐伯虎的:“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这是写唐伯虎落魄的时候,生活在苏州城西北的桃花坞,任性恣情,放浪形骸,却无法排遣内心郁积的无限痛楚。
这是真实的唐伯虎,年轻的时候才气纵横,不谙世事,以解元身份赴京会试,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却受到旁人的嫉恨,不幸身陷科场弊案中而断送了青云直上的前程。唐解元再也无法晋身上层阶级,成了一介布衣,只好靠卖画谋生。身为诗人画家,花开花落的绚丽与萎败,深深刺痛他敏感的艺术心灵。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着名的诗文和画作。但是经济上的愁苦一直困扰着这位江南第一才子,史上记载唐寅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落花的景象象征着鲜丽人生的死灭,感叹美好世界的消逝。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建成桃花坞,自称桃花坞主,那首着名的《桃花庵歌》便是此时所作,如《桃花庵歌》“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花下酌酒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明朝花落随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身比今年老。昨日花开又谢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红楼梦》黛玉的葬花吟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些都可以作为黛玉《葬花吟》的粉本。
(三)《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唐伯虎
同时《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唐伯虎,如第五回,写贾宝玉进了秦可卿的卧室,在梦入太虚幻境之前,看到悬在壁上的画,就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更明显、更有趣的例子是第二十六回,宝玉给薛蟠拜寿,说到写字画画,有这么一段令人嘀笑皆非的文字: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了:昨儿我看见人家一本春宫儿,画的很好,上头还有许多的字。我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原来是什么‘庚黄’的。真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么?”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
这段文字写得生动精彩,但也是有来历的。王世懋(1536-1588)的《二酉委谭》就记有一段故事,是嘲笑一个北方的低级官员没有文化,读不通篆刻图记,胡搅蛮缠了文徵明与唐伯虎的关系。到了曹雪芹的笔下,由薛蟠演示出来,就写得更为通俗易懂,引人发笑。引用这段素材,在创造人物方面,《红楼梦》写薛蟠的不学无术,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最后想说,俞平伯十分谨慎,“不敢说《红楼梦》的作者一定用了这典故,或许只是碰巧偶合。”,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个饱学之士,这些材料应该都知道的。
责任编辑:雨铮